{"version":"https://jsonfeed.org/version/1","title":"讀立日 Readependence Day","home_page_url":"https://readependenceday.fireside.fm","feed_url":"https://readependenceday.fireside.fm/json","description":"我們計劃每兩週發布一集新的播客節目。我們會一起读一部小書,它們大多不超過200頁,看上去很不起眼,但都是值得一讀再讀的經典作品。\r\n\r\n為什麼我們想專注在小書上,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訴求。不是說大書就不需要讀,只是書畢竟不像糧食,越重含量越多,很多時候甚至還是相反的。這世上無所謂大書小書,只有好書壞書。很多大師、大家寫的小書,價值遠遠超過其他人的大書、厚書;而我們讀大師們的小書,會極大地幫助我們理解他們的巨著、理解他們的人格。\r\n\r\n我們希望跟大家分享的,是一種方法,一種判斷好書壞書、懂得發現好書、確立自己審美趣味的方法,它一旦養成,能受用一生。就像我們從一個真正的好朋友去認識另一個;書也一樣,我們從一本真正的好書發現另一本,發現更多本,你就會有足夠的判斷力去選擇真正適合你的好書、以及真正適合你的好的生活。\r\n\r\n如果你希望閱讀「讀立日」發布的文章,獲得Podcast的預告、相關資料,或者被邀請進入讀書沙龍,請點擊這個鏈接:https://readependenceday.substack.com/","_fireside":{"subtitle":"每兩週我們聚在這里幾十分鐘,談論不超過200頁的一本小書。它們全都是全世界最偉大的文藝和哲學大師們的經典作品。","pubdate":"2021-01-21T14:00:00.000-05:00","explicit":false,"copyright":"2024 by Readependence Day","owner":"Ambrosia","image":"https://media24.fireside.fm/file/fireside-images-2024/podcasts/images/6/63a4f2c7-8d02-40af-bfde-7bbc831ad97e/cover.jpg?v=1"},"items":[{"id":"b3a6f192-9828-480b-aadf-298eee94bc5e","title":"《心經》作為陌生的文化記憶:我們還有能力理解“不確定性”麼?","url":"https://readependenceday.fireside.fm/xinjing2","content_text":"這期節目我們繼續從《心經》出發——上次我們談了中國古代的詩教和唱誦傳統,以及這樣源遠流長的傳統如何塑造了士大夫的人格與這個群體的行為方式——這次我們換個角度。我們當代中國人去熟悉《心經》或任何古代文獻的方式,大多是閱讀為先的,也就是說,我們先接觸了文本。這種方式其實很大程度上侷限了我們對這些傳世經典的理解,甚至造成了我們對與其相關的文化的了解是偏頗的、狹隘的。\n\n那麼,如果我們把《心經》放回一個更加豐富、生動的語境裏面去——一個關於信仰、關於提出和回答與生命和哲學有關的終極問題、關於個人與世界如何相處的語境裏面去,我們能否對《心經》、對宗教,乃至人類社會生活的本質有更深刻的了解呢?也許我們不會再被古奧的文字嚇退,而是有可能滿懷好奇地去探索:這篇看似簡單或奇特的文章是如何被使用的?人們拿它來做什麼?也許我們不會再帶著不易察覺的“鄙夷”去看待一些神秘的、不可知的思維和活動?\n\n也許,像《心經》一樣的經典仍舊對我們來講那遙遠而面目模糊,但我們會意識到就是這個樣子的它,聯繫了今天的你我,是我們共同的文化記憶。所有由不可測和不可推的儀式與記憶生發出來的不確定性是人之為人的關鍵。\n\n這期節目應該能夠change your mind. Happy (belated) Readependence Day!\n\n重要的話題時間線\n01:00 —— 儀式,以及儀式所包括的整體語境和氛圍對理解宗教和藝術的影響。\n\n03:14 —— 四個例子,看看同一段《心經》經文,在不同演繹方式中的不同效果乃至不同意義。\n\n03:36 —— 第一種演繹:錄製給普通人欣賞的佛教歌曲,以悠揚悅耳為特色,安定心情為目的。\n\n08:08 —— 第二種演繹:王菲和國際愛樂樂團合作版。這個版本的“問題”出在哪裡?\n\n17:48 —— 第三種演繹:以粵語念誦為代表的方言念誦版本。宗教如何採用地方方言、曲藝、文化形式擴大傳播?\n\n27:51 —— 商周的祖先崇拜與鬼神祭祀儀式,及其流傳至今的各種民間祭祀活動\n\n32:51 —— 從“晨鐘暮鼓”講到儀式對人心的重要性。\n\n34:52 《紅樓夢》電視劇裡的“晨鐘暮鼓”。\n\n39:25 —— 宗教不是經文研究,是實踐和修行。\n\n43:26 —— 我們對佛教的陌生,源自近百年來,我們的日常生活與佛寺和佛教漸漸失去聯繫的緣故。\n\n47:26 —— 修行分兩種,第一種是看得見摸得著的修行方式,包括唱經、守戒、抄經等等。\n\n49:44 —— 第二種修行方式:神秘主義的修行,無法用語言解釋。\n\n56:02 —— 要真正理解文學、藝術和宗教,都需要“改換思維”,走出現代科學的水泥牆,誠懇地面對不確定性。\n\n58:21 —— 我們為何最後才回到《心經》文本本身?\n\n60:35 ——《心經》的“心”是什麼心?\n\n61:04 —— 現代讀者理解《心經》的最大難度在哪裡?\n\n節目中提到的兩位學者:\n金克木,1912年生於江西,曾在加爾各答任《印度日報》編輯,1948年與季羨林一同在北京大學東方語言文學系開辦梵文課程;他譯著頗多,翻譯多種古印度詩集,又善新詩和散文寫作,此處推薦《天竺舊事》與《風燭灰》兩本。\n\n\n“這裡的“空”是古印度人的發明,這個“空”的意思其實是“零”。那裡什麼也沒有,但確實存在,不可缺少,“零”就表示一個去掉了內容的“空位”。順便一提的是,發明記數法中“零”的,正是古印度人。\n\n古希臘哲學的畢達哥拉斯學派說:一切皆數。數下都是零。\n\n古中國人說: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n\n在這個語境下,他們說的“無”就是空,就是零。他們是站在一個水平線上的。但把這種思想一直發展下來的只有佛教徒。“數”和“有”不停變化,即生即滅,都占有一個“零”位,“空”位。所以“空”不出現,但不斷表示自己的存在。”\n\n·\n\n\n張光直(Kwang-chih Chang),1931年生於北平,曾任中研院副院長,分別於哈佛大學與耶魯大學人類學系任教;著有《商文明》、《美術、神話與祭祀》等。\n\n·\n\n偈語\n“菩提本非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n\n·\n\n音樂\nSidewalk Strut, written by Bradley Jay Hill, performed by Bright Seed\n\nHush, written by Brendan St. Gelais, performed by Dream Themes\n\nPink Crown, written & performed by Isaac Joel\n\n聯絡方式\n郵件:readependenceday@gmail.com\n\nTwitter: @ReadependenceD\n\n訂閱電子郵件以及閱讀更多文章:https://readependenceday.substack.com/\n\nMatters: https://matters.news/@readependence\n\n感謝你再次收聽《讀立日》,2021年我們的心願當然是有更多朋友和我們在Readependence Day見面啦!雖然才第五期節目,但也許是因為過了一個年的緣故吧,竟然覺得這也不完全是一個新節目了。希望今年能獲得大家的支持,讓更多人知道「讀立日」的存在,擴大這個寶貴的community。我們也會始終真誠、熱忱、嚴肅地創作。\n\n謝謝大家!","content_html":"
這期節目我們繼續從《心經》出發——上次我們談了中國古代的詩教和唱誦傳統,以及這樣源遠流長的傳統如何塑造了士大夫的人格與這個群體的行為方式——這次我們換個角度。我們當代中國人去熟悉《心經》或任何古代文獻的方式,大多是閱讀為先的,也就是說,我們先接觸了文本。這種方式其實很大程度上侷限了我們對這些傳世經典的理解,甚至造成了我們對與其相關的文化的了解是偏頗的、狹隘的。
\n\n那麼,如果我們把《心經》放回一個更加豐富、生動的語境裏面去——一個關於信仰、關於提出和回答與生命和哲學有關的終極問題、關於個人與世界如何相處的語境裏面去,我們能否對《心經》、對宗教,乃至人類社會生活的本質有更深刻的了解呢?也許我們不會再被古奧的文字嚇退,而是有可能滿懷好奇地去探索:這篇看似簡單或奇特的文章是如何被使用的?人們拿它來做什麼?也許我們不會再帶著不易察覺的“鄙夷”去看待一些神秘的、不可知的思維和活動?
\n\n也許,像《心經》一樣的經典仍舊對我們來講那遙遠而面目模糊,但我們會意識到就是這個樣子的它,聯繫了今天的你我,是我們共同的文化記憶。所有由不可測和不可推的儀式與記憶生發出來的不確定性是人之為人的關鍵。
\n\n這期節目應該能夠change your mind. Happy (belated) Readependence Day!
\n\n重要的話題時間線
\n01:00 —— 儀式,以及儀式所包括的整體語境和氛圍對理解宗教和藝術的影響。
03:14 —— 四個例子,看看同一段《心經》經文,在不同演繹方式中的不同效果乃至不同意義。
\n\n03:36 —— 第一種演繹:錄製給普通人欣賞的佛教歌曲,以悠揚悅耳為特色,安定心情為目的。
\n\n08:08 —— 第二種演繹:王菲和國際愛樂樂團合作版。這個版本的“問題”出在哪裡?
\n\n17:48 —— 第三種演繹:以粵語念誦為代表的方言念誦版本。宗教如何採用地方方言、曲藝、文化形式擴大傳播?
\n\n27:51 —— 商周的祖先崇拜與鬼神祭祀儀式,及其流傳至今的各種民間祭祀活動
\n\n32:51 —— 從“晨鐘暮鼓”講到儀式對人心的重要性。
\n\n34:52 《紅樓夢》電視劇裡的“晨鐘暮鼓”。
\n\n39:25 —— 宗教不是經文研究,是實踐和修行。
\n\n43:26 —— 我們對佛教的陌生,源自近百年來,我們的日常生活與佛寺和佛教漸漸失去聯繫的緣故。
\n\n47:26 —— 修行分兩種,第一種是看得見摸得著的修行方式,包括唱經、守戒、抄經等等。
\n\n49:44 —— 第二種修行方式:神秘主義的修行,無法用語言解釋。
\n\n56:02 —— 要真正理解文學、藝術和宗教,都需要“改換思維”,走出現代科學的水泥牆,誠懇地面對不確定性。
\n\n58:21 —— 我們為何最後才回到《心經》文本本身?
\n\n60:35 ——《心經》的“心”是什麼心?
\n\n61:04 —— 現代讀者理解《心經》的最大難度在哪裡?
\n\n節目中提到的兩位學者:
\n金克木,1912年生於江西,曾在加爾各答任《印度日報》編輯,1948年與季羨林一同在北京大學東方語言文學系開辦梵文課程;他譯著頗多,翻譯多種古印度詩集,又善新詩和散文寫作,此處推薦《天竺舊事》與《風燭灰》兩本。
\n\n\n“這裡的“空”是古印度人的發明,這個“空”的意思其實是“零”。那裡什麼也沒有,但確實存在,不可缺少,“零”就表示一個去掉了內容的“空位”。順便一提的是,發明記數法中“零”的,正是古印度人。
\n\n古希臘哲學的畢達哥拉斯學派說:一切皆數。數下都是零。
\n\n古中國人說: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
\n\n在這個語境下,他們說的“無”就是空,就是零。他們是站在一個水平線上的。但把這種思想一直發展下來的只有佛教徒。“數”和“有”不停變化,即生即滅,都占有一個“零”位,“空”位。所以“空”不出現,但不斷表示自己的存在。”
\n\n·
\n
張光直(Kwang-chih Chang),1931年生於北平,曾任中研院副院長,分別於哈佛大學與耶魯大學人類學系任教;著有《商文明》、《美術、神話與祭祀》等。
\n\n·
\n\n偈語
\n“菩提本非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
\n\n音樂
\nSidewalk Strut, written by Bradley Jay Hill, performed by Bright Seed
Hush, written by Brendan St. Gelais, performed by Dream Themes
\n\nPink Crown, written & performed by Isaac Joel
\n\n聯絡方式
\n郵件:readependenceday@gmail.com
Twitter: @ReadependenceD
\n\n訂閱電子郵件以及閱讀更多文章:https://readependenceday.substack.com/
\n\nMatters: https://matters.news/@readependence
\n\n感謝你再次收聽《讀立日》,2021年我們的心願當然是有更多朋友和我們在Readependence Day見面啦!雖然才第五期節目,但也許是因為過了一個年的緣故吧,竟然覺得這也不完全是一個新節目了。希望今年能獲得大家的支持,讓更多人知道「讀立日」的存在,擴大這個寶貴的community。我們也會始終真誠、熱忱、嚴肅地創作。
\n\n謝謝大家!
","summary":"","date_published":"2021-01-21T14:00:00.000-05:00","attachments":[{"url":"https://aphid.fireside.fm/d/1437767933/63a4f2c7-8d02-40af-bfde-7bbc831ad97e/b3a6f192-9828-480b-aadf-298eee94bc5e.mp3","mime_type":"audio/mpeg","size_in_bytes":88744437,"duration_in_seconds":4436}]},{"id":"811efe79-bb3c-47a9-999d-359eaf26e772","title":"《心經》其實是一場Show:談談古代中國的詩教傳統與唱誦表演","url":"https://readependenceday.fireside.fm/xinjing1","content_text":"新年快樂!這是2021年第一個「讀立日」。很開心又見面了。\n\n你會發現今天的節目比前幾期都要長一點,接近一小時,信息量大,情緒也濃郁。因為我們給了自己和你一個有意思的挑戰:選取哪一本書,採取什麼樣的視角,如何組織材料,來為大家呈現一個引人入勝的、高貴的、真正的中國,至少是她的一個側影?\n\n在這期節目裏,我們先從一篇短小的佛教經典,也是“世界名著”——《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出發,繞過它有點古雅但又有些神秘的文本,去聊聊實際上它是如何被使用的。當我們接近了它作為聲音和表演的存在時,我們迎頭遇到了古代中國最重要的教育傳統和政治理念。是什麼機制使得世世代代的文人士大夫階層有一個堅固不破的身份認同?他們共通的情感、志向和書寫方式從何而來?\n\n不經意間,我們就依著某張《心經》悄悄遞給我們的導覽圖游離了先秦、漢、唐、元、明,還能窺見讓我們或神往或肅然起敬的中國古代知識份子人格養成的秘密與日常娛樂的細節。我想當這期節目結束時,你大概也可以興奮地把自己pin down在我們為你展現的這幅不一樣的圖景之上。\n\nHappy Readependence Day!\n\n*重要的話題時間線\n*\n03:33 —— 《心經》不僅要作為佛教經文,更應該作為人類文化經典來讀。\n\n06:38 —— 分享自己在寺廟修行時的《心經》體驗,如何徹底改變我對《心經》和佛教的看法。\n\n09:29 —— 真實的寺廟生活:直擊《心經》早課唱誦現場\n\n15:52 —— 對佛教的片面理解,來自於我們對佛教知識和佛教本身的混淆。\n\n18:30 —— 作為現代讀者讀詩:我們miss了什麼?視覺的詩與聽覺的詩。\n\n21:11 —— 什麼是中國傳統的詩教、樂教和風教?它們之間關係如何?\n\n26:10 —— 從詩經到民歌:“重複”的魅力\n\n32:14 ——《心經》本是咒:唱誦表演,是《心經》的本色當行。\n\n35:10 —— 背誦的力量:傳統唱誦 vs. 現代考證\n\n38:44 —— “詩可以群”:唱誦的群體性對人類心靈的影響\n\n41:04 —— 元雜劇 vs. 明傳奇:同是戲曲,不同聽眾\n\n44:37 —— 佛教“變文”:說唱結合的講經故事\n\n47:04 —— “1000個讀者,1000個哈姆雷特”:不同的演繹,不同的《心經》。\n\n49:02 —— 宗教經文如何擁抱“重複”。\n\n50:22 —— 《心經》四十九遍唱誦本選段欣賞。\n\n*你將聽到這些精彩內容(節目內讀到的文本也涵蓋其中)\n*\n《心經》雖然是一部佛經,具有傳道弘法的使命,但同時它更是一部人類的經典:它是世界範圍內最有名、被翻譯次數和語種都最多的佛經。但凡經典都具有一個特性,那就是它們都超越了自己原來的領域,成為人類文化世界共享的珍寶。\n\n·\n\n那是一個很大的佛堂。每一個人都雙手相合,嚴肅而迅疾地繞堂而走,口中念念有詞地唱著《心經》經文。唱誦速度和自己的步速是一致的,所以其實相當之快。如果經文不是爛熟於心,人很容易就這樣掉隊。\n\n·\n\n詩最早就是歌,是要配樂來唱的。\n\n·\n\n“風,諷也。教也。風以動之,教以化之,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言為詩,情動於衷而形於言,言之不足,故嗟歡之,嗟歡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選自《詩大序》)\n\n·\n\n“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 (選自《論語·述而》)\n\n·\n\n“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選自《論語·顏淵》)\n\n·\n\n《桃夭》\n\n桃之夭夭、灼灼其華。\n\n之子于歸、宜其室家。\n\n桃之夭夭、有蕡其實。\n\n之子于歸、宜其家室。\n\n桃之夭夭、其葉蓁蓁。\n\n之子于歸、宜其家人。\n\n·\n\n《芣苢》\n\n采采芣苢、薄言采之。\n\n采采芣苢、薄言有之。\n\n采采芣苢、薄言掇之。\n\n采采芣苢、薄言捋之。\n\n采采芣苢、薄言袺之。\n\n采采芣苢、薄言襭之。\n\n·\n\n詩與音樂和吟唱的配合而行,對於中國社會的人文教育和國家政治具有關鍵的作用。這是幾千年來為中國人所認可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只是最近一百年,被人們漸漸遺忘和丟棄了。\n\n·\n\n“我每日哭啼啼守住望鄉台,急煎煎把仇人等待,慢騰騰昏地里走,足律律旋風中來,則被這霧鎖雲埋,攛掇的鬼魂快。” (《竇娥冤》節選)\n\n·\n\n“姻緣簿全憑我共你?誰不待揀個稱意的?他每都揀來揀去百千回,待嫁一個老實的,又怕盡世兒難成對;待嫁一個聰俊的,又怕半路里輕拋棄。遮莫向狗溺處藏,遮莫向牛屎里堆,忽地便吃了一個合撲地,那時節睜著眼怨他誰!” (《救風塵》節選)\n\n·\n\n“原來奼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朝飛暮捲,雲霞翠軒,雨絲風片,煙波畫船,錦屏人忒看的這韶光賤。” (《牡丹亭·驚夢》節選)\n\n·\n\n同是戲曲,是不是為歌唱表演而寫,是不是適合歌唱表演,在什麼地方、對什麼人、為什麼目的歌唱表演,正是區分這兩種重要戲曲體裁——元雜劇和明傳奇的關鍵。\n\n·\n\n我們應當意識到,現在將它們作為“經文”、“詩集”、“劇本”、“小說”來理解,只是各種理解中的一種取徑,或者說我們作為現代人所習慣的取徑而已。\n\n*音樂\n*\nSidewalk Strut, written by Bradley Jay Hill, performed by Bright Seed\n\nGreen Eyes of Chennai, written by Matthew Wigton, performed by Dresden\n\nCookies, written by Matthew Wigton, performed by Dresden\n\n*聯絡方式\n*\n郵件:readependenceday@gmail.com\n\nTwitter: @ReadependenceD\n\n訂閱電子郵件以及閱讀更多文章:https://readependenceday.substack.com/\n\nMatters: https://matters.news/@readependence\n\n感謝你再次收聽《讀立日》,2021年我們的心願當然是有更多朋友和我們在Readependence Day見面啦!雖然才第四期節目,但也許是因為過了一個年的緣故吧,竟然覺得這也不完全是一個新節目了。希望今年能獲得大家的支持,讓更多人知道「讀立日」的存在,擴大這個寶貴的community。我們也會始終真誠、熱忱、嚴肅地創作。\n\n謝謝大家!","content_html":"新年快樂!這是2021年第一個「讀立日」。很開心又見面了。
\n\n你會發現今天的節目比前幾期都要長一點,接近一小時,信息量大,情緒也濃郁。因為我們給了自己和你一個有意思的挑戰:選取哪一本書,採取什麼樣的視角,如何組織材料,來為大家呈現一個引人入勝的、高貴的、真正的中國,至少是她的一個側影?
\n\n在這期節目裏,我們先從一篇短小的佛教經典,也是“世界名著”——《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出發,繞過它有點古雅但又有些神秘的文本,去聊聊實際上它是如何被使用的。當我們接近了它作為聲音和表演的存在時,我們迎頭遇到了古代中國最重要的教育傳統和政治理念。是什麼機制使得世世代代的文人士大夫階層有一個堅固不破的身份認同?他們共通的情感、志向和書寫方式從何而來?
\n\n不經意間,我們就依著某張《心經》悄悄遞給我們的導覽圖游離了先秦、漢、唐、元、明,還能窺見讓我們或神往或肅然起敬的中國古代知識份子人格養成的秘密與日常娛樂的細節。我想當這期節目結束時,你大概也可以興奮地把自己pin down在我們為你展現的這幅不一樣的圖景之上。
\n\nHappy Readependence Day!
\n\n*重要的話題時間線
\n*
\n03:33 —— 《心經》不僅要作為佛教經文,更應該作為人類文化經典來讀。
06:38 —— 分享自己在寺廟修行時的《心經》體驗,如何徹底改變我對《心經》和佛教的看法。
\n\n09:29 —— 真實的寺廟生活:直擊《心經》早課唱誦現場
\n\n15:52 —— 對佛教的片面理解,來自於我們對佛教知識和佛教本身的混淆。
\n\n18:30 —— 作為現代讀者讀詩:我們miss了什麼?視覺的詩與聽覺的詩。
\n\n21:11 —— 什麼是中國傳統的詩教、樂教和風教?它們之間關係如何?
\n\n26:10 —— 從詩經到民歌:“重複”的魅力
\n\n32:14 ——《心經》本是咒:唱誦表演,是《心經》的本色當行。
\n\n35:10 —— 背誦的力量:傳統唱誦 vs. 現代考證
\n\n38:44 —— “詩可以群”:唱誦的群體性對人類心靈的影響
\n\n41:04 —— 元雜劇 vs. 明傳奇:同是戲曲,不同聽眾
\n\n44:37 —— 佛教“變文”:說唱結合的講經故事
\n\n47:04 —— “1000個讀者,1000個哈姆雷特”:不同的演繹,不同的《心經》。
\n\n49:02 —— 宗教經文如何擁抱“重複”。
\n\n50:22 —— 《心經》四十九遍唱誦本選段欣賞。
\n\n*你將聽到這些精彩內容(節目內讀到的文本也涵蓋其中)
\n*
\n《心經》雖然是一部佛經,具有傳道弘法的使命,但同時它更是一部人類的經典:它是世界範圍內最有名、被翻譯次數和語種都最多的佛經。但凡經典都具有一個特性,那就是它們都超越了自己原來的領域,成為人類文化世界共享的珍寶。
·
\n\n那是一個很大的佛堂。每一個人都雙手相合,嚴肅而迅疾地繞堂而走,口中念念有詞地唱著《心經》經文。唱誦速度和自己的步速是一致的,所以其實相當之快。如果經文不是爛熟於心,人很容易就這樣掉隊。
\n\n·
\n\n詩最早就是歌,是要配樂來唱的。
\n\n·
\n\n“風,諷也。教也。風以動之,教以化之,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言為詩,情動於衷而形於言,言之不足,故嗟歡之,嗟歡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選自《詩大序》)
\n\n·
\n\n“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 (選自《論語·述而》)
\n\n·
\n\n“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選自《論語·顏淵》)
\n\n·
\n\n《桃夭》
\n\n桃之夭夭、灼灼其華。
\n\n之子于歸、宜其室家。
\n\n桃之夭夭、有蕡其實。
\n\n之子于歸、宜其家室。
\n\n桃之夭夭、其葉蓁蓁。
\n\n之子于歸、宜其家人。
\n\n·
\n\n《芣苢》
\n\n采采芣苢、薄言采之。
\n\n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n\n采采芣苢、薄言掇之。
\n\n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n\n采采芣苢、薄言袺之。
\n\n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n\n·
\n\n詩與音樂和吟唱的配合而行,對於中國社會的人文教育和國家政治具有關鍵的作用。這是幾千年來為中國人所認可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只是最近一百年,被人們漸漸遺忘和丟棄了。
\n\n·
\n\n“我每日哭啼啼守住望鄉台,急煎煎把仇人等待,慢騰騰昏地里走,足律律旋風中來,則被這霧鎖雲埋,攛掇的鬼魂快。” (《竇娥冤》節選)
\n\n·
\n\n“姻緣簿全憑我共你?誰不待揀個稱意的?他每都揀來揀去百千回,待嫁一個老實的,又怕盡世兒難成對;待嫁一個聰俊的,又怕半路里輕拋棄。遮莫向狗溺處藏,遮莫向牛屎里堆,忽地便吃了一個合撲地,那時節睜著眼怨他誰!” (《救風塵》節選)
\n\n·
\n\n“原來奼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朝飛暮捲,雲霞翠軒,雨絲風片,煙波畫船,錦屏人忒看的這韶光賤。” (《牡丹亭·驚夢》節選)
\n\n·
\n\n同是戲曲,是不是為歌唱表演而寫,是不是適合歌唱表演,在什麼地方、對什麼人、為什麼目的歌唱表演,正是區分這兩種重要戲曲體裁——元雜劇和明傳奇的關鍵。
\n\n·
\n\n我們應當意識到,現在將它們作為“經文”、“詩集”、“劇本”、“小說”來理解,只是各種理解中的一種取徑,或者說我們作為現代人所習慣的取徑而已。
\n\n*音樂
\n*
\nSidewalk Strut, written by Bradley Jay Hill, performed by Bright Seed
Green Eyes of Chennai, written by Matthew Wigton, performed by Dresden
\n\nCookies, written by Matthew Wigton, performed by Dresden
\n\n*聯絡方式
\n*
\n郵件:readependenceday@gmail.com
Twitter: @ReadependenceD
\n\n訂閱電子郵件以及閱讀更多文章:https://readependenceday.substack.com/
\n\nMatters: https://matters.news/@readependence
\n\n感謝你再次收聽《讀立日》,2021年我們的心願當然是有更多朋友和我們在Readependence Day見面啦!雖然才第四期節目,但也許是因為過了一個年的緣故吧,竟然覺得這也不完全是一個新節目了。希望今年能獲得大家的支持,讓更多人知道「讀立日」的存在,擴大這個寶貴的community。我們也會始終真誠、熱忱、嚴肅地創作。
\n\n謝謝大家!
","summary":"","date_published":"2021-01-05T01:00:00.000-05:00","attachments":[{"url":"https://aphid.fireside.fm/d/1437767933/63a4f2c7-8d02-40af-bfde-7bbc831ad97e/811efe79-bb3c-47a9-999d-359eaf26e772.mp3","mime_type":"audio/mpeg","size_in_bytes":82580312,"duration_in_seconds":3440}]},{"id":"0ddd6e4a-b8f5-44ed-abbc-47001ce14d8e","title":"讀尼采《歷史的用途與濫用》(下):尼采作為一種敏感而犀利的方法","url":"https://readependenceday.fireside.fm/n2","content_text":"重要的話題時間線:\n\n02:20 —— 歷史被科學主義濫用:歷史不是真正的歷史,而是一種關於歷史的知識。現代人以為自己能夠理解一切。\n\n04 :37 —— 反映知識與人生分裂的例子\n\n07 :52 —— 最糟糕的事:“客觀性”和“枯燥的詞語”才最正確\n\n09 :30 —— 歷史的濫用通過教育系統對青年的傷害\n\n12 :30 —— 所謂的“歷史感”:喪失對事物的感覺,不再感到高興\n\n14 :50 —— 因此,青年感到厭倦與冷漠\n\n17 :30 —— 尼采提出的三個解決方案\n\n19 :42 —— 現代教育制度的根本問題\n\n21 :40 —— 尼采著名的“天才觀”,叔本華的“天才共和國”\n\n26 :10 —— 我們應該如何看待尼采的“天才觀”——尼采在對誰說話?\n\n28 :10 —— 魯迅為何擁抱又為何拋棄尼采的“天才觀”?\n\n33 :00 —— “認識你自己。”\n\n你將聽到這些精彩內容\n\n內心世界對生活的知識和觀念,而不是每個人真實生活的需求,成為了指導人們一舉一動的準則。現代人以為自己能夠理解世上的一切,並依靠這個目空一切的知識體系來征服世界,而這就是我們生活的全部。\n·\n\n正如尼采所說,從事哲學的人固然還有很多,但“沒有人敢於徹底踐行哲學法則,沒有人懷著那種一心一意的剛強信仰哲學地生活。⋯⋯”\n\n·\n\n為了掩藏自己道德情感和個性的缺乏,他們大聲地堅稱,“所有不能激發感情的事物都得到讚許,而最枯燥的詞語才是正確的詞語。”\n\n·\n\n現代國家讓每個青年人以很快的節奏接受同樣的歷史和文化教育,並將這種知識作為世界唯一的真理灌輸給他們,讓他們還完全沒來得及發展個人的性格與慾望,就被拋入了無休無止的謀生和貢獻於國家利益的巨輪裡。\n\n·\n\n是的,我們連對這種現代的厭倦感都開始感到厭倦了。\n\n·\n\n這是為什麼尼采一直在強調個體面對歷史的主動性,強調熱烈地去生活、去踐行、去鬥爭,去為自己立法,而對群體的、國家的和體制的權力形式始終保持著高度的警惕和批判。\n\n·\n\n我們不能想像一個沒有尼采的世界,就像我們不能想像一個沒有《紅樓夢》、沒有梵高、沒有康德、沒有魯迅的世界一樣,雖然他們誰都不能為我們創造財富,誰都不能真的改變世界,但沒有他們的世界,實在並不值得我們去生活。\n\n·\n\n他留給我們的,與其說是一個一個結論,不如說是一個一個方法。我們永遠不要相信那些到處販賣結論的人。\n\n·\n\n音樂\n\nSidewalk Strut, written by Bradley Jay Hill, performed by Bright Seed\n\nStone Cold, written, performed, and produced by Andrew Stanton\n\nThe Chapel of Love, written by Markus Huber, performed and produced by Tide Electric\n\n訂閱電子郵件以獲得「讀立日」全部播客內容和其它人文類長文章:https://readependenceday.substack.com/","content_html":"02:20 —— 歷史被科學主義濫用:歷史不是真正的歷史,而是一種關於歷史的知識。現代人以為自己能夠理解一切。
\n\n04 :37 —— 反映知識與人生分裂的例子
\n\n07 :52 —— 最糟糕的事:“客觀性”和“枯燥的詞語”才最正確
\n\n09 :30 —— 歷史的濫用通過教育系統對青年的傷害
\n\n12 :30 —— 所謂的“歷史感”:喪失對事物的感覺,不再感到高興
\n\n14 :50 —— 因此,青年感到厭倦與冷漠
\n\n17 :30 —— 尼采提出的三個解決方案
\n\n19 :42 —— 現代教育制度的根本問題
\n\n21 :40 —— 尼采著名的“天才觀”,叔本華的“天才共和國”
\n\n26 :10 —— 我們應該如何看待尼采的“天才觀”——尼采在對誰說話?
\n\n28 :10 —— 魯迅為何擁抱又為何拋棄尼采的“天才觀”?
\n\n33 :00 —— “認識你自己。”
\n\n內心世界對生活的知識和觀念,而不是每個人真實生活的需求,成為了指導人們一舉一動的準則。現代人以為自己能夠理解世上的一切,並依靠這個目空一切的知識體系來征服世界,而這就是我們生活的全部。
\n·
正如尼采所說,從事哲學的人固然還有很多,但“沒有人敢於徹底踐行哲學法則,沒有人懷著那種一心一意的剛強信仰哲學地生活。⋯⋯”
\n\n·
\n\n為了掩藏自己道德情感和個性的缺乏,他們大聲地堅稱,“所有不能激發感情的事物都得到讚許,而最枯燥的詞語才是正確的詞語。”
\n\n·
\n\n現代國家讓每個青年人以很快的節奏接受同樣的歷史和文化教育,並將這種知識作為世界唯一的真理灌輸給他們,讓他們還完全沒來得及發展個人的性格與慾望,就被拋入了無休無止的謀生和貢獻於國家利益的巨輪裡。
\n\n·
\n\n是的,我們連對這種現代的厭倦感都開始感到厭倦了。
\n\n·
\n\n這是為什麼尼采一直在強調個體面對歷史的主動性,強調熱烈地去生活、去踐行、去鬥爭,去為自己立法,而對群體的、國家的和體制的權力形式始終保持著高度的警惕和批判。
\n\n·
\n\n我們不能想像一個沒有尼采的世界,就像我們不能想像一個沒有《紅樓夢》、沒有梵高、沒有康德、沒有魯迅的世界一樣,雖然他們誰都不能為我們創造財富,誰都不能真的改變世界,但沒有他們的世界,實在並不值得我們去生活。
\n\n·
\n\n他留給我們的,與其說是一個一個結論,不如說是一個一個方法。我們永遠不要相信那些到處販賣結論的人。
\n\n·
\n\nSidewalk Strut, written by Bradley Jay Hill, performed by Bright Seed
\n\nStone Cold, written, performed, and produced by Andrew Stanton
\n\nThe Chapel of Love, written by Markus Huber, performed and produced by Tide Electric
\n\n訂閱電子郵件以獲得「讀立日」全部播客內容和其它人文類長文章:https://readependenceday.substack.com/
","summary":"我們會繼續討論由科學主義話語所主導的歷史的濫用具體到底有哪些危害:它如何戕害了青年的個性,如何阻止了一個個體真正成熟和發展的可能性,如何阻斷了一個民族的健康成長,從而導致青年一代普遍陷入一種厭惡、冷漠和反諷的情緒。尼采提出了古希臘人的教育和人生作為解決這一問題的光輝範本,並進而提出了自己的“天才論”。我們會詳細聊聊,作為尼采追隨者之一的魯迅先生是怎麼看待這種天才論的?今天的我們又該如何看待這種天才論呢?","date_published":"2020-12-21T23:00:00.000-05:00","attachments":[{"url":"https://aphid.fireside.fm/d/1437767933/63a4f2c7-8d02-40af-bfde-7bbc831ad97e/0ddd6e4a-b8f5-44ed-abbc-47001ce14d8e.mp3","mime_type":"audio/mpeg","size_in_bytes":55427425,"duration_in_seconds":2308}]},{"id":"d1ddd79a-910b-4755-959c-8b133fafd72b","title":"讀尼采《歷史的用途與濫用》:一本天才寫給你的生活指南 (上)","url":"https://readependenceday.fireside.fm/nietzsche1","content_text":"今天我們一起來讀的這本小書是尼采的《歷史的用途與濫用》。尼采是人人都知道的大哲學家,我們也有一些耳熟能詳的詞語,比如“超人”、“天才”、“權力意志”。那麼從哪裏進入尼采比較好呢?\n\n這本小書可以被看作是尼采的一篇長論文,是尚未完全成熟的尼采,或者說他正走在成為我們知道的那個天才的路上。同你我一樣,尼采也是慢慢長大的。在這本書裡,你能看到很多他後期成熟思想的“草圖”,還能了解到為什麼知識與權力的關係是尼采和後來的福柯思考和討論的核心。知識與權力到底是在說什麼事情?\n\n在本期節目裏,你還會聽到很多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探討——有點出乎你意料也說不定。要想成為一個有獨立判斷力的人,尼采認為我們應該怎樣去看待歷史,怎樣去用歷史指導我們的生活?我們所熟知的“史實”中,有什麼樣的陷阱?從啟蒙時代就一發不可收拾地支配了人類生活的科學話語(discourse)有什麼問題?我們要警惕什麼?什麼是真理?\n\n重要的話題時間線\n\n\n04:00 —— Ambrosia分享她第一次讀尼采的經歷\n05:53 —— 尼采的特別之處——一個貴族主義哲學家,一個到處樹敵最後瘋狂的暢銷書作者。\n07:35 —— 為什麼讀尼采的這本書——一本不折不扣的青年生活指南\n09:16 —— 一個成長中的尼采,在這裡孕育著尼采的“超人”哲學思想和道德譜系的重建等哲學論述系統。\n13:33 —— 本書的核心不是歷史事實的普及,而是歷史對於人生的作用與意義,以及青年應該有一個什麼樣的歷史觀,如何把握合適的尺度去理解歷史,用歷史指導生活。\n14:49 —— 如何理解“只有在歷史服務於生活的前提下,我們才服務於歷史。” ?\n16:09 —— “紀念的歷史”、“懷古的歷史”、“批判的歷史”。\n26:30 —— 如何理解“歷史,只要它服務於生活,就是服務於一個非歷史的權力。”?\n29:46 —— 科學話語(discourse)是什麼?“只有一種看待事物的眼光是真實的、正確的,因而也就是科學的。那種眼光將某些東西看作是完成的、歷史的,而不是正在持續的、永恆的。”\n32:12 —— 在本書中發現\"權力意志\"學說的源頭,尼采和福柯討論的核心——知識與權力的關係。\n\n\n你將聽到這些精彩內容\n\n\n所有二手的尼采都靠不住,因為越是天才,越是原創性高的東西,二手的版本就越糟糕、越可怕。\n\n它是所有還渴望了解自己、了解世界,還想要創造自己幸福未來的青年,都應該越早閱讀越好的一本重要著作。在這一點上可以說,它做到了所有人文藝術書籍本來都應該做到而真正做到的卻鳳毛麟角的事情。\n\n它就像一本巨著的初稿一樣,內容會相對清淺一些,而且會忠實表現出他們在思考、整理、和調整自己思想的過程。這個過程裡,他思想的矛盾,他個性的掙扎起伏,遠比完成的巨著中要清楚要切近,這樣,我們看起來會覺得有頭有尾、有所來有所去,又清楚又生動。\n\n19世紀歐洲最著名的批評家勃蘭兑斯這樣形容他讀了尼采著作之後的感覺:你竟然是一個如此“沒有教授氣”的教授。\n\n“用途與濫用”,明顯是一個關於“度”,也就是程度的問題,意味著它談論的不是一個簡單的黑白對錯、挑邊站隊的問題,而是一個方法論的問題,即我們如何把握這個“度”。\n\n我們在歷史人物和我們自己之間、歷史時代和我們的時代之間做出類比時,我們看到了一些類似,同時卻有意或者無意地忽略了遠比這類似要大得多的不同。\n\n像這些聽上去最盪氣迴腸的大詞······往往都是喬裝打扮過的毒蛇,最容易被濫用,最容易假扮成草繩出現在我們身邊,我們應當時時警惕。\n\n因為現代社會裡,知識從來不是中性的、客觀的,沒有所謂純科學的知識,就像我們不可能找到關於“瘋癲”的客觀定義一樣。\n\n科學主義的話語在尼采的時代,還只是在步步蠶食;但現在它已經借助騰飛的互聯網科技,實實在在地完成了對人類世界的全面統治。\n","content_html":"今天我們一起來讀的這本小書是尼采的《歷史的用途與濫用》。尼采是人人都知道的大哲學家,我們也有一些耳熟能詳的詞語,比如“超人”、“天才”、“權力意志”。那麼從哪裏進入尼采比較好呢?
\n\n這本小書可以被看作是尼采的一篇長論文,是尚未完全成熟的尼采,或者說他正走在成為我們知道的那個天才的路上。同你我一樣,尼采也是慢慢長大的。在這本書裡,你能看到很多他後期成熟思想的“草圖”,還能了解到為什麼知識與權力的關係是尼采和後來的福柯思考和討論的核心。知識與權力到底是在說什麼事情?
\n\n在本期節目裏,你還會聽到很多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探討——有點出乎你意料也說不定。要想成為一個有獨立判斷力的人,尼采認為我們應該怎樣去看待歷史,怎樣去用歷史指導我們的生活?我們所熟知的“史實”中,有什麼樣的陷阱?從啟蒙時代就一發不可收拾地支配了人類生活的科學話語(discourse)有什麼問題?我們要警惕什麼?什麼是真理?
\n\n04:00 —— Ambrosia分享她第一次讀尼采的經歷
05:53 —— 尼采的特別之處——一個貴族主義哲學家,一個到處樹敵最後瘋狂的暢銷書作者。
07:35 —— 為什麼讀尼采的這本書——一本不折不扣的青年生活指南
09:16 —— 一個成長中的尼采,在這裡孕育著尼采的“超人”哲學思想和道德譜系的重建等哲學論述系統。
13:33 —— 本書的核心不是歷史事實的普及,而是歷史對於人生的作用與意義,以及青年應該有一個什麼樣的歷史觀,如何把握合適的尺度去理解歷史,用歷史指導生活。
14:49 —— 如何理解“只有在歷史服務於生活的前提下,我們才服務於歷史。” ?
16:09 —— “紀念的歷史”、“懷古的歷史”、“批判的歷史”。
26:30 —— 如何理解“歷史,只要它服務於生活,就是服務於一個非歷史的權力。”?
29:46 —— 科學話語(discourse)是什麼?“只有一種看待事物的眼光是真實的、正確的,因而也就是科學的。那種眼光將某些東西看作是完成的、歷史的,而不是正在持續的、永恆的。”
32:12 —— 在本書中發現"權力意志"學說的源頭,尼采和福柯討論的核心——知識與權力的關係。
\n","summary":"今天我們一起來讀的這本小書是尼采的《歷史的用途與濫用》。它是一本不折不扣的青年生活指南,一本關於人生、關於生活、關於學習、關於教育的指南,它親手指導我們的生活,跟我們每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它是所有還渴望了解自己、了解世界,還想要創造自己幸福未來的青年,都應該越早閱讀越好的一本重要著作。","date_published":"2020-12-14T23:00:00.000-05:00","attachments":[{"url":"https://aphid.fireside.fm/d/1437767933/63a4f2c7-8d02-40af-bfde-7bbc831ad97e/d1ddd79a-910b-4755-959c-8b133fafd72b.mp3","mime_type":"audio/mpeg","size_in_bytes":54518218,"duration_in_seconds":2270}]},{"id":"423f6d80-a4a9-4a1e-af2c-0d677a2eb6dc","title":"讀《羅丹藝術論》:怎樣去欣賞藝術?我們的生活和藝術之間有怎樣的關係","url":"https://readependenceday.fireside.fm/augusterodin","content_text":"重要話題的時間線\n\n\n01:35 —— 關於譯者傅雷先生\n03:03 —— 誰是羅丹?\n04:30 —— 巴黎的羅丹博物館\n07:08 —— 《羅丹藝術論》簡介以及採用的“談話錄”文體\n10:13 —— 羅丹區分兩種“真”:事實的真和藝術的真\n13:44 —— “審醜”觀念,“醜”的事物更加是藝術欣賞和創造的對象\n15:28 —— 分析羅丹的作品:“老娼妓”和“烏戈林及其孩子們”\n17:30 —— 羅丹所處的藝術時代,米勒與梵高,發現了現代的個體的人,現代與傳統的決裂\n20:58 —— 如何觀看、如何理解世界;時時意識到我們的先見\n24:21 —— 創作層面的觀看,不同藝術大師如何再現自己的觀看,以拉斐爾和倫勃朗為例\n26:28 —— 羅丹講解實際觀看藝術品的技巧和方式,以“勝利女神像”和“加萊義民”為例\n30:57 —— 在欣賞雕塑藝術時,觀看的焦點是什麼?\n33:47 —— 古代藝術與我們的關係是什麼?\n38:44 —— 羅丹明確反對一切孤立地崇尚古代藝術的思想\n40:08 —— 應該怎樣學習偉大的藝術?\n41:30 —— 羅丹回答藝術的終極問題:藝術的效用是什麼?\n\n\n你將聽到這些精彩內容\n\n\n大家都在說美與真、美與真,但大家認為的美、大家讚許的真,竟然相差這麼大!的確,整部藝術史的起伏跌宕,其實也就是不同的人來回答這兩個看似極其簡單的問題。\n\n 羅丹的看法是,他區分了兩種真。一種是基於所謂的“事實”的真,或者說,現代科學理念所賦予我們的對真的觀念,比如說,草必然是綠的,海必然是藍的,牛必然是比人個子大的,婚禮必然是幸福的,葬禮必然是肅穆的,照片的畫面一定是比繪畫更準確的⋯⋯不,這些也許是正確的,但絕非真實的。\n\n“醜”,即大家看上去覺得是“醜的”的事物,其實同樣是,甚至更加是藝術欣賞和創造的對象。真正醜的藝術只有一種,就是虛假的、造作的藝術。\n\n羅丹、雨果、米勒、高更、梵高,這些名字所代表的那個浪漫主義時代對我們今天的生活仍然發生著決定性的影響。正是浪漫主義時代發現了人深淵一般的內心,發現了平凡的人(在這之前,平凡的人幾乎就是藝術中“醜”的代名詞)的價值,發現了来自灵魂的愛情力量,發現了天才、叛逆者和零余者,發現了一個一個孤獨而脆弱的現代的個體。\n\n完完全全只來自個人視角的觀看是不存在的,我們觀看世界的眼光裡必然有上面提到的各種各樣複雜的影響,形成了我們的先見。\n\n對藝術的作用這個問題,羅丹的觀點簡單明確:藝術家是無用的人,所以才恰恰是最有用的人。\n\n\n資料\n\n在這裡可以看到節目中提到的藝術作品以及閱讀節目中朗讀的該書選段\n\n\n音樂\n\nSidewalk Strut, written by Bradley Jay Hill, performed by Bright Seed\n\nHourglass, written by Matthew Wigton, performed by Shimmer\n\n聯絡方式\n\n郵件:readependenceday@gmail.com\n\nTwitter: @ReadependenceD\n\n訂閱電子郵件以及閱讀更多文章:https://readependenceday.substack.com/\n\nMatters: https://matters.news/@readependence\n\nMedium: https://bit.ly/39ptMcK","content_html":"所有二手的尼采都靠不住,因為越是天才,越是原創性高的東西,二手的版本就越糟糕、越可怕。
\n\n它是所有還渴望了解自己、了解世界,還想要創造自己幸福未來的青年,都應該越早閱讀越好的一本重要著作。在這一點上可以說,它做到了所有人文藝術書籍本來都應該做到而真正做到的卻鳳毛麟角的事情。
\n\n它就像一本巨著的初稿一樣,內容會相對清淺一些,而且會忠實表現出他們在思考、整理、和調整自己思想的過程。這個過程裡,他思想的矛盾,他個性的掙扎起伏,遠比完成的巨著中要清楚要切近,這樣,我們看起來會覺得有頭有尾、有所來有所去,又清楚又生動。
\n\n19世紀歐洲最著名的批評家勃蘭兑斯這樣形容他讀了尼采著作之後的感覺:你竟然是一個如此“沒有教授氣”的教授。
\n\n“用途與濫用”,明顯是一個關於“度”,也就是程度的問題,意味著它談論的不是一個簡單的黑白對錯、挑邊站隊的問題,而是一個方法論的問題,即我們如何把握這個“度”。
\n\n我們在歷史人物和我們自己之間、歷史時代和我們的時代之間做出類比時,我們看到了一些類似,同時卻有意或者無意地忽略了遠比這類似要大得多的不同。
\n\n像這些聽上去最盪氣迴腸的大詞······往往都是喬裝打扮過的毒蛇,最容易被濫用,最容易假扮成草繩出現在我們身邊,我們應當時時警惕。
\n\n因為現代社會裡,知識從來不是中性的、客觀的,沒有所謂純科學的知識,就像我們不可能找到關於“瘋癲”的客觀定義一樣。
\n\n科學主義的話語在尼采的時代,還只是在步步蠶食;但現在它已經借助騰飛的互聯網科技,實實在在地完成了對人類世界的全面統治。
\n
01:35 —— 關於譯者傅雷先生
03:03 —— 誰是羅丹?
04:30 —— 巴黎的羅丹博物館
07:08 —— 《羅丹藝術論》簡介以及採用的“談話錄”文體
10:13 —— 羅丹區分兩種“真”:事實的真和藝術的真
13:44 —— “審醜”觀念,“醜”的事物更加是藝術欣賞和創造的對象
15:28 —— 分析羅丹的作品:“老娼妓”和“烏戈林及其孩子們”
17:30 —— 羅丹所處的藝術時代,米勒與梵高,發現了現代的個體的人,現代與傳統的決裂
20:58 —— 如何觀看、如何理解世界;時時意識到我們的先見
24:21 —— 創作層面的觀看,不同藝術大師如何再現自己的觀看,以拉斐爾和倫勃朗為例
26:28 —— 羅丹講解實際觀看藝術品的技巧和方式,以“勝利女神像”和“加萊義民”為例
30:57 —— 在欣賞雕塑藝術時,觀看的焦點是什麼?
33:47 —— 古代藝術與我們的關係是什麼?
38:44 —— 羅丹明確反對一切孤立地崇尚古代藝術的思想
40:08 —— 應該怎樣學習偉大的藝術?
41:30 —— 羅丹回答藝術的終極問題:藝術的效用是什麼?
\n\n\n大家都在說美與真、美與真,但大家認為的美、大家讚許的真,竟然相差這麼大!的確,整部藝術史的起伏跌宕,其實也就是不同的人來回答這兩個看似極其簡單的問題。
\n\n羅丹的看法是,他區分了兩種真。一種是基於所謂的“事實”的真,或者說,現代科學理念所賦予我們的對真的觀念,比如說,草必然是綠的,海必然是藍的,牛必然是比人個子大的,婚禮必然是幸福的,葬禮必然是肅穆的,照片的畫面一定是比繪畫更準確的⋯⋯不,這些也許是正確的,但絕非真實的。
\n\n“醜”,即大家看上去覺得是“醜的”的事物,其實同樣是,甚至更加是藝術欣賞和創造的對象。真正醜的藝術只有一種,就是虛假的、造作的藝術。
\n\n羅丹、雨果、米勒、高更、梵高,這些名字所代表的那個浪漫主義時代對我們今天的生活仍然發生著決定性的影響。正是浪漫主義時代發現了人深淵一般的內心,發現了平凡的人(在這之前,平凡的人幾乎就是藝術中“醜”的代名詞)的價值,發現了来自灵魂的愛情力量,發現了天才、叛逆者和零余者,發現了一個一個孤獨而脆弱的現代的個體。
\n\n完完全全只來自個人視角的觀看是不存在的,我們觀看世界的眼光裡必然有上面提到的各種各樣複雜的影響,形成了我們的先見。
\n\n對藝術的作用這個問題,羅丹的觀點簡單明確:藝術家是無用的人,所以才恰恰是最有用的人。
\n
在這裡可以看到節目中提到的藝術作品以及閱讀節目中朗讀的該書選段
\n
Sidewalk Strut, written by Bradley Jay Hill, performed by Bright Seed
\n\nHourglass, written by Matthew Wigton, performed by Shimmer
\n\nTwitter: @ReadependenceD
\n\n訂閱電子郵件以及閱讀更多文章:https://readependenceday.substack.com/
\n\nMatters: https://matters.news/@readependence
\n\nMedium: https://bit.ly/39ptMcK
","summary":"今天要談的這本書是《羅丹藝術論》,作者是法國的大雕塑家奧古斯特·羅丹。我選擇這本書是因為它曾經幫助我解開很多疑問,比如怎麼去欣賞一個藝術品,怎麼去判斷一個雕塑好看還是不好看,為什麼印象派的畫家很重要,是不是古代的藝術都更高尚、更優雅,以及我們的生活和藝術之間到底有什麼樣的關係,等等。這本薄薄的小書,是最好的西方藝術史入門書之一。","date_published":"2020-11-30T02:00:00.000-05:00","attachments":[{"url":"https://aphid.fireside.fm/d/1437767933/63a4f2c7-8d02-40af-bfde-7bbc831ad97e/423f6d80-a4a9-4a1e-af2c-0d677a2eb6dc.mp3","mime_type":"audio/mpeg","size_in_bytes":67951400,"duration_in_seconds":2800}]}]}